投资热能煤曾一度被认为稳赚不赔,尤其是在亚洲各国电能的耗费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澳洲现在是全球第二大热能煤出口国,年均船运量达1.5亿吨。不过,近来这一安全壁垒也开始摇摇欲坠了。
澳洲热能煤价格已经下跌至每吨98美元(96.9澳元),较2011年第一季度的日均价格暴降21%,而短期内商品价格恐怕难以回升,因为中国的需求量预计将降低,该国4月份的发电量年比仅提升0.7%,是近3年以来的最低记录。此外,蒙古也加入了中国市场的抢夺战,开始为中国提供热能煤。
虽然中国市场前景不再通透敞亮,但日本福岛事件使其核工业遭到重创,对包括热能煤在内的其他能源资源需求量相应上升。但澳洲出口日本的业务却面临着美国的威胁,该国第一季度出口至日本的热能煤总量年比几近翻番。
澳盛银行指出,不仅是亚洲市场岌岌可危,欧洲对煤矿的需求也在缩减。此前支持欧洲电能供应的哥伦比亚和俄罗斯热能煤现在也都转销至亚洲了。
根据资源与能源经济局,全球最大热能煤出口国印尼去年出口量劲升6%至3.02亿吨。
以上种种事实致使澳洲煤矿厂商肩上的负担更难以负荷,他们现在已经遭受着工资上涨,运价提升和新征税种等多方打击,2006年以来的成本激增了140%。
平均而言,澳洲开采并船运热能煤的成本已经攀涨至74美元/吨了,意味着这一商品的盈利空间早已不如从前。
全球增长的忧惧致使必和必拓和力拓主管对澳洲总值数十亿元的投资专案展开复审,现在热能煤的供应前景更是让复审结果难以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