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美主要市场的需求滑落,使泰国4月出口意外下滑。日益增多的迹象显示,亚洲、欧洲与美国的经济成长同步趋缓。
全球需求减少,导致新加坡4月工业生产意外续跌、泰国4月出口也意外下滑,加上美国、欧洲到中国近期经济数据普遍低迷,全球经济同步走软的迹象日益增加,使前景蒙上阴霾。
从最新的经济报告不难发现,成长趋缓已不再是欧洲或美国等国家自身的问题,反而象是一股交互影响的力量,牵引整个世界。
MSCI全球股票指数3月中至今共跌逾9%。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25日公布,4月工业生产较去年同期萎缩0.3%,虽然优于3月经修正的衰退3.1%,却远不如市场预估的扩增4.1%。电子生产意外下跌、波动剧烈的药品生产衰退,是拖累工业生产的主因。
泰国商务部统计,4月出口较去年同期下滑3.67%至169.1亿美元,市场原估会成长逾3%。
分析师警告,近期出口还会受到更多压力。
泰国虽然逐渐摆脱洪水的影响,但近来欧债危机打击全球需求,连带伤及出口。泰国向来靠出口带动成长,国外销售占国内生产毛额(GDP)逾半。
高盛和美国银行25日调降印度今年度(至2013年3月止)的成长预测,高盛从原估的7.2%一口气下修至5.5%,美银从6.8%下修为6.5%;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日前下修至6.3%。印度官方数据订31日公布。
过去1年多来贪腐丑闻和政治僵局拖累印度的成长,今年来情况进一步恶化,不但财政与贸易赤字双双扩大,通膨率也回升到2位数,未来几个月还可能因印度卢比兑美元贬值而继续窜升。
由于欧洲对印度商品需求减少,印度工业生产萎缩,出口也持续下滑。
此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5日的报告,再次凸显欧洲经济低迷—欧元区第1季GDP原地踏步,英国衰退0.3%。美国同期扩张0.5%,日本成长1%。
整体而言,OECD的34个先进国家第1季扩张0.4%,优于前1季的扩张0.3%,但动能恐怕难以持续,因为欧债危机持续恶化,正影响全球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
日前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也显示全球几个主要经济体5 月企业活动趋于和缓。
欧元区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出现近3年来最大单月跌幅,德国陷入衰退;中国制造业PMI连续第7个月萎缩。美国耐久财订单仅微幅增加,就业成长有停滞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