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被控福利金欺诈的单亲母亲对此深表不满,因此诉诸于最高法院。法律援助为该案支付了诉讼费。如果该单亲母亲打赢这场官司的话,逾1.5万名已被定罪的民众或许也将寻求洗脱这一罪名。
根据可追溯性的社会保障法,部分被定罪的人甚至被判入监。Kelli Keating被控在2005-2009年间未正确地申报收入,因此多拿了近7000元的救济金。根据现行的社会保障法,抚恤金或救济金领取者的生活状态如果发生了“可能”影响其权利的变化时,必须在14天内告知Centrelink。这项在2010年南澳最高法院的一项判决后于去年引进的法规是可追溯的,最远可溯至2000年3月20日。
Keating被判退回绝大部分多拿的福利金。但她打算在上诉中指上述法规的可追溯性是违反宪法的。
维州法律援助(Victoria Legal Aid)的联邦权利项目经理Len Jaffit称,很少人会将这类案件告至最高法庭,但目前仍有50起类似的案件悬而未决。
Jaffit表示,“我们并不会马虎对待这类案件。如果它们是恰当而且合乎情理的,我们就会予以援助。这是一个影响大部分人的原则。我们认为法律必须是确定无疑的。很多多拿Centrelink补助的人其实并不是由于他们自身的错,这样的案例很多。我不认为他们犯了刑事罪。”
Legal Aid的民事审判、使用权和公平性总监Kristen Hilton称,法规的变动对于部分民众而言是不公平的,这些人甚至未采取行动获取更高的救济金,但却被指福利金诈骗。
Hilton称,“超额支付并不等同于欺诈。很多超额支付者并不是福利金诈骗者,他们确实弄错了某一个环节,或者只是Centrelink犯下的错误的受害人。在确定申请者应获哪些福利时,Centrelink经常弄错。如果Centrelink经常出错,那么,那些贫穷、未受教育、残障或者不会讲英语的人会搞不清楚自己应向Centrelink报告些什么,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