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卑诗省府就过往歧视华裔历史,向华裔社区进行道歉前的社区咨询活动之际,由黎全恩、丁果、贾葆衡「老中青」三代加国华裔移民合著的《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1966)》,近日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发行。这部获得「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奖金的着作,更将翻译成英文介绍给主流社会。该书作者表示,着作介绍华人历史功绩,但也不忌讳自揭短处,中西裔人士可通过此书了解加国华裔移民历史全貌。
深度访问早期移民
被誉为「加拿大唐人街之父」的著名学者黎全恩,星期日在接受《星岛日报》记者访问时表示,3位作者花了整整3年时间,分头找资料、做访问,最终完成这本历史学术着作。全书共15章638页,包括100多张珍藏图片,内容除包括作者的研究心血外,还大量调阅加拿大皇家委员会(Royal Commission)等历史文献,并对各大华埠的早期移民进行深度访问。黎全恩说:「过去曾有白人学者研究过华侨移民史,但因他们不懂中文,总是有所缺憾。我中英文均用得较为纯熟,写来更全面深刻。」
另一位作者丁果则表示,这本通史运用的史料,打破了以往移民史只讲早期铁路华工贡献、华人遭歧视等「扬善隐恶」的做法,而是从全球移民视野,通过皇家委员会的史料,还原华社当时的真实面貌。丁果又认为,新着的英文版估计会在一年半后面世,如果省府咨询需要,会考虑率先翻译出部分章节,可供道歉事宜参考。

《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1966)》封面
另一位作者贾葆衡表示,她在完成小说《移民梦》后,有人民出版社编辑谈及可撰写一本加拿大华侨移民史,这才通过丁果,力邀黎全恩共同完成。她说:「为了写这本书,我辞了全职工作,访问各地华埠超过30多位先侨,非常感激黎全恩教授、热心侨领们的无私奉献。」贾葆衡表示,该书考证严谨,获得30多位专业学者认可,并获「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奖金,说明拥有深厚的学术价值。

三作者皆多产
《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1966)》的三位作者,都是现居卑诗省的华裔移民,均为多产作家。
黎全恩(见图)1937年生于广州市,现为维多利亚大学(UVic)荣休教授,他30多年来一直孜孜不倦地研究唐人街,并坚持把相关资料当作历史宝藏加以保存。黎全恩多年来走遍北美洲30多个唐人街,出品研究唐人街的着作达10部之多。其中,被列为华埠研究权威的着作有《加拿大华埠发展史》(Chinatowns:towns within cities in Canada),另一部力着《维多利亚之紫禁城》(The forbidden City within Victoria),是1991年最畅销书籍之一。2010年,他将80箱的研究资料和着作,捐献给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
丁果1958年生于上海,1985年获东京立教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学位,为著名的华裔专栏作家与资深新闻人,著作包括《走上钓鱼台之路》、《隔海瘙痒》、《风云慧眼》、《十年磨一剑》等。
女作家贾葆蘅1987年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1999年全家移民到加拿大,曾发表小说《人在温哥华》、《弘治皇帝》、《移民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