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雅思网_雅思预测_雅思机经_雅思考试_雅思资料下载_雅思名师_雅思考试时间

英伦岛上赤子情--英国华侨华人采访记

“三月风,四月雨,五月花,带来六月的阳光”。初夏时节,踏上色彩斑斓的英伦三岛,采访华侨华人,心情格外地愉快。

华人大量移居英国,应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香港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港英政府为拿到新界的大片农地开发权,提出了“以土地换取英国居留权”的方案。就这样,一大批新界农民远涉重洋,踏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据中国驻英使馆参赞兼总领事孙大立介绍,目前英国的30万华侨华人中,85%左右是当年的这批新界农民及其后代。

初到英国,这批移民的生活极其艰难。因文化水平低,不懂英文,又没有特别的谋生技能,他们只得在餐馆里打粗工、帮人洗衣,或者从制衣厂领料回家缝纫。即使是夜以继日地干活,也只能勉强混个肚饱,被当地人瞧不起。伦敦华侨互助工团会长文祖逑先生回忆说,他刚到英国时,一周打工所得仅有5英镑,因为是有色人种,连租房都被拒绝,几乎流落街头。文先生忍辱负重,依靠打工积蓄,几年内相继开起了三家中餐馆。和文先生一样,老一辈华侨华人大多以开餐馆、洗衣店起家,他们以炎黄子孙共有的勤俭持家、吃苦耐劳的美德,全身心投入事业,生意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昔日东方来的“穷小子”,一个个神奇般地变成“富人”,令英国本土人既惊奇又佩服。

经济上立起来了,华侨华人更加重视自身的形象。经过各华人社团的长期筹备,1986年10月,位于伦敦市中心的CHINATOWN(中国城)终于揭幕,英国王室成员告罗士打公爵主持揭幕。整洁的街道,漂亮的红牌楼,鳞次栉比的公司、店铺,装修雅致、环境优美的中国餐馆,过去“唐人街”脏乱差的形象不复存在。筹建中国城的发起者之一、当年的“伦敦华埠街坊会”成员李志章先生骄傲地告诉记者,“中国城”现已和大本钟、伦敦塔桥等名胜一道,成为游客去得最多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到中国农历春节,中国城至特拉法加广场一带就成了展示中华文化的大舞台,外形各异的大红灯笼,红彤彤的春联,清越婉约的粤剧,吸引了15万左右的伦敦市民,连当地警察都兴奋地加入了舞龙舞狮队伍。为支持这一庆典,伦敦市政府每次都要投入20万英镑。这一天,大伦敦市市长必定到场发表演讲,感谢华人作出的贡献,希望中国城保持特色,成为吸引游客的永远景点。

改变了形象的不仅仅只有“唐人街”。在英华人华侨正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步步迈向当地主流社会。由于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老一辈华人移民的后代大多学业有成,成为英国各大公司、银行的“白领”,还有些当上了律师、医生、教授。在我们采访到的几位侨领中,文祖逑的大儿子毕业于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现为香港理工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客座教授;二儿子是金融硕士,女儿是电脑专家。全英华人华侨中国统一促进会会长单声的儿子是医生、医学教授;英国共和协会永远名誉会长张树兴的孩子是银行经理。华裔成世雄现任东萨塞克斯郡议员、区议员、地方议员,成为华人参政的重要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