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航
1991年5月的一个晴朗的早晨,我来到蓝比尼园(Lumbini Garden)去探访释迦牟尼的出生地,那是一个位于尼泊尔靠近印度边境的小村落,古朴宁静,薄雾和晨光之中,一棵参天的菩提古树矗立在宽阔的草坪中央,不远处是一个水池,据说摩耶夫人先在那里沐浴,然后来到菩提树下休息,当她举手攀起一根树枝的时候,释迦牟尼即从她的右肋而出。
草坪的一端有一座古刹遗址,残垣断壁旁矗立着一处醒目的标牌,上书:“中国伟大的旅行家、学者玄奘法师曾经到达此处。”凭吊先人的足迹,令人不胜唏嘘。那已经是一千三百余年的往事,武德十年(627 年),玄奘法师西出阳关,踏上了漫漫的西天取经之路,当他孤身一人穿行在茫茫的戈壁沙漠之时,不知有没有想过,千百年来有无数的有志者会步他的后尘,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学习知识、追求真理。
毫无疑问,中国正在掀起又一轮新的出国留学热潮,与他们的前辈相比,这一代留学生更加年轻,有更加优渥的家庭财富做后盾,对未来充满幻想又无所畏惧。 据《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2009年11月18日发出的一篇报道:美国学校正在经历一轮新的中国留学潮,尽管2008-9学年,印度以103,260人,9%的年增长率,连续第八年名列各国留学生人数之首,但中国却以98,510人,21%的年增长率迅速追赶上来。 另据最新公布的一项官方研究报告《加拿大国际教育的经济影响》(Economic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Canada)显示:2008年度,加拿大共接收了178,227名国际学生,其中来自中国的留学生42,154名,占总人数的24%。 自从两年前我把女儿送到温哥华去求学,不断有同事、同学、邻居、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来向我打听国外的学校情况,言谈话语之间,我知道许多家长正在准备把孩子送出去留学,有些人曾经咨询过留学中介,甚至已经签好了留学合同。 如今,在北京打听点儿留学的事似乎并不困难,随手翻开每天的《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精华时报》和《新京报》,上网敲进几个诸如“留学”、“出国”那样的关键字,出国留学的各种资料简直是铺天盖地。此外,找一家留学中介也是不费吹灰之力,既有中央部委下设的大牌国营机构,也有从业多年、口碑甚佳的民营机构,资质与专业经验令你简直无法质疑。但是,若想从浩如烟海的资讯中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却绝非易事。 照理说,我自己有早年在国外留学的经历,回国后又从事过几年的基础教育工作,对“留学”和“教育”这两件事,多少也算是个“业内人士”,在加拿大我还有许多老朋友,打探个消息不算什么难事儿。自从孩子小学毕业后,开始着手送她去加拿大读中学后,就一头栽进网络世界里,从北京到温哥华,再到多伦多,然后又是回到北京,终日穿梭在太平洋两岸,然而,几个月下来,遥望加拿大那片广袤的大陆,仍是一头雾水。 两年来,通过不断与朋友们交流,我发现有更多的人比我当初还要糟糕,不仅对国外教育体制一知半解、似是而非,而且存在诸多谬误。有时,我不禁要问:在你决定送孩子出国留学前,有没有认真想过将会面对的风险? 因此,有朋友建议我把所知道的情况写出来告诉大家,为有需要的家长提供一些帮助。这正是将来我要写这些文章的目的。
延伸阅读 (责任编辑:无忧雅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