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汽车协会提醒驾车者在冬天驾驶时要注意天气和路面情况,并且检查车辆。因为在冬天如果适逢交通高峰期落雪,协会每小时接到超过400宗求助个案。驾车者经常要等候数小时才能够获得服务。
冬季基本安全驾驶守则
‧开车前要扫清所有玻璃、后视镜和前后车灯的积雪。车顶上的雪如果不清除,行车时崩落会妨碍后挡风玻璃的视线,甚至影响后方车辆的安全。
‧检查汽油,最少要有半缸油。冬天行车缓慢,耗油量较正常高。
‧加满挡风玻璃清洁液,车厢内应该多放一瓶挡风玻璃清洁液以备不时之需。
‧为减低电池的负担,点火前应先关上空调系统、水拨和音响。
‧亮起车灯,让其他驾车者或道路使用者容易看见。
‧煞车和加速都要放轻。
‧不要超越铲雪车。这些车辆虽然行驶缓慢,但清除路上的积雪后,行车更安全。
‧注意行人。冬天的衣物很多都是深颜色,天色稍暗便不容易察觉,驾驶时要特别留神。而且由于道路积雪,行人贪图方便经常乱过马路。
后轮打滑
1. 煞车打滑鬆煞车掣;加速打滑鬆油门。
2. 将排档桿推至空档。
3. 眼光望向汽车应该朝著的方向。
4. 方向盘轻轻顺著车尾打滑的方向转。车辆停止打滑后拉直车头。车辆有可能朝反方向打滑,重覆上述动作,直至汽车稳定。
5. 重上行车档,轻踩油门;引擎的转速应该与车速相配合。
前轮打滑
1. 煞车打滑鬆煞车掣;加速打滑就鬆油门。
2. 将排档桿推至空档。
3. 如果前轮是因为失去附著力而打滑,不要转动方向盘。因为轮胎滑向旁边时,会加大煞车的力度。
4. 直至前轮恢复抓地力,再次有摩擦力才转动方向盘。
5. 重上行车档,轻踩油门;引擎的转速应该与车速相配合。
四轮打滑
1. 放鬆煞车或油门。
2. 将排档桿推至空档。
3. 眼光与方向盘一致朝著汽车应该行驶的方向。
4. 直至前轮恢复抓地力才转动方向盘。
5. 重上行车档,维持安全车速。
ABS煞车
如果汽车装有ABS煞车系统,操控上就完全不同。要用力踩煞车不放,专注控制方向盘。因为ABS煞车系统的设计就是令汽车在煞车时不会锁死方向盘,让驾车者可以继续操控车辆。
冬季汽车保养
汽车如果在大风雪中抛锚相当危险,入冬前要检查轮胎(包括后备车胎)、电池(特别是使用超过5年)、传动皮带、散热器、机油、剎车油、动力方向盘油、煞车、废气排放系放、暖气和除雾装置、水拨和点火系统。
冬季对汽车润滑的要求比较高。夏天一般会选用黏度比较高的润滑油,冬天应该选择一些黏度比较低的机油。基本上修车行都会主动作出调整。
雪地轮
胎四季胎基本上可应付全年各种天气,但如果居住的地点位于雪带区,又或有上下坡度较陡的路段,应该考虑更换雪胎。四季胎为了耐用,採用硬度高的橡胶制造,遇上温度低就丧失部分摩擦力;雪胎以不容易变硬的橡胶制造,有些并且掺加合桃壳,以增加抓地力。
车胎有各种不同的规格,联邦交通部和加拿大橡胶协会订下统一的标准。合格的雪胎应该有一个由山尖和雪花图案组成的标志。有「M+S」标志的轮胎代表「泥泞+雪地」,亦即一般俗称四季胎,但未必能够应付大雪。至于普通的高性能轮胎,除非标明适用于雪地,否则不应该行驶在受积雪覆盖的道路。
不论是雪胎或四季胎,都不可以混合使用。汽车的所有轮胎必须尺寸、规格和胎纹相同。轮胎应按照车主手册或车胎制造商的建议,定期前后调换。只要有一个轮胎气压不足,亦足以增加汽车的耗油量和影响行车和剎车。车胎的胎压应以汽车制造商的标准,绝对不是轮胎上的胎压。车胎上的胎压是代表轮胎可以承受的最大压力,并不一定适用。
汽车常备求生物品
‧冰刮/雪扫
‧轻便的铁铲
‧沙或纸板等可以增加摩擦力的物品(如果家中有养猫,猫沙也很好用)
‧路盐或化学盐
‧拖车的绳或铁鍊
‧驳电池的电线
‧警示火焰或警告灯
‧汽油防冻剂‧手电筒和电池
‧急救药包
‧灭火筒
‧蜡烛和小金属罐,一枝小蜡烛就足以令车厢内温度提升摄氏5度。
火柴(最好是防水火柴)或打火机
‧有「HELP」或「CALL POLICE」字样的求救标志
‧简单的工具、胎压计和轮胎充气剂
‧额外的御寒衣服和鞋袜‧毛毡/睡袋
‧不易腐坏的能量食物:朱古力、能量饼干、果汁、罐头汤和樽装水
*酒精可以令气血在短时间内加速运行,但会令身体失温。因此不是好的求生物品,绝对不应放在求生物品内。紧记:绝不醉酒驾驶。
一旦发生意外或抛锚
‧尽速驶离行车线
,停在安全的地点。
‧尽可能留在车厢内以策安全。
‧如果必须落车,尽量使用没有车辆经过的一边门。
‧如果必须点燃蜡烛取暖,车窗切记要留缝隙,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