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专家认为,新移民收入高低与官方语言能力息息相关,若能学好英语,最终有追平本地土生收入的可能。他们呼吁政府应重视移民语言学习计划,同时加快移民资历认证。
中侨互助会行政总裁周潘坤玲表示,造成新移民与土生收入有差距,最主要因素是英语能力,目前本地找工有平等机会,但如果英语能力不佳,往往面谈后就被淘汰。她认为,统计局发现所得比例改善,说明中侨提供移民语言训练产生效果,协助移民在改善语言后,求职机会大为增加,若配合在职增值,有可能逐步追上土生的入息。
她说:「我也是移民,姓氏也是华裔,只要克服语言障碍,确实有追平土生所得的可能。」
建议加强社交关系
周潘坤玲表示,除了语言,移民也需强化社交关系,不但有助求职,也有利晋升。她呼吁政府加快资历认证作业,协助专业移民早日找到对口工作。此外,联邦新近推出的加拿大就业津贴计划(Canada Job Grant),或可协助移民增值。至于拨款比例,需联邦与省府进一步协商。
她指,过去有机构仅以移民收入质疑移民贡献,甚至要求削减吸纳移民人数,有失偏颇。事实上,许多移民第二代往往表现超越土生人士。
加拿大亚太基金会(Asia Pacific Foundation of Canada)高级研究员张康清也表示,移民及土生所得差距收窄,是好消息,说明所得差距并未一直拉大。他指,对移民而言,本地劳动市场,并非一定是种族歧视,而是经常强调加拿大经验,这令移民无论求职或收入都不如本地土生。
张康清表示,近来本国移民主要来源地包括中港台,确实英语不如本地土生,加上有时雇主一见是华裔姓氏,往往连面谈机会都没有,这对移民确实不公平。他认为,要有追平土生所得,政府需加大力度,协助移民融入,包括语言学习及就业计划。(记者张文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