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新研究报告说,心脏病高危患者因胸口疼到医院看急症,如能在出院后30天内看医生,长期的状况会较好。
研究报告特别指出,人们到医院治理胸口疼,随后看心血管专家,比看家庭医生,或是不作后续诊疗,在1年后存活的机会较大。
多伦多临床评估科学研究所(Institute for Clinical Evaluative Sciences)的研究员发表上述结论,研究报告在《循环》期刊(Circulation)周一版刊登。
研究报告资深作者、临床评估科学研究所科学家、多伦多新宁医院心血管专家高姓医生(Dennis Ko,音译)与同僚做研究,分析将近57,000名高风险安省病人的医疗数据,病人在2004年4月1日到2010年3月31日期间求诊,到医院急诊室治疗胸口痛。
报告分析心脏疾病高风险病人的情况,探讨他们在胸口痛后有没有在30天内接受后续诊疗、看什么医生。

病人在急室等候治疗
只有17%的病人在1个月内看心血管专科医生,58%看家庭医生,25%的病人在30天内没有后续护理。
没后续护理死亡机率最大
病人事后看心血管医生,在一年后死亡或心脏病发的机率是5.5%。病人看家庭医生,死亡或心脏病发率7.7%;没有任何后续护理,死亡或心脏病发机率为8.6%。
看专科1年后存活机率高21%
曾看心血管专科医生的病人,跟完全没有后续护理的人比较,在一年后存活的机率高21%。有看家庭医生的人,在一年后心脏病发或死亡的机会,比完全没有心脏护理的小15%。
高姓医生说,这个信息告诉我们,人们在胸口痛后,应该看医生,接受后续治疗。
研究人员调查的心脏病高风险病人,有一种或多种心脏病发和中风风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动脉硬化、不稳定的心绞痛、心脏衰竭和心律不整。其他病人包括做了搭桥手术、用支撑架扩张闭塞堵血管,或在胸室植入心脏除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