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希望明年9月起将市售中成药及健康食品纳入监管,须先登记才能上架。健康食品业者认为已有监管机制,何需多此一举。中医也认为中草药采复方呈现,与健康食品不同,不宜置于同一标准规管,中草药这个多元文化瑰宝,究竟要发扬或是压抑,就看政策制订者的理念。
国会议员兼卫生部国会秘书凯利(Colin Carrie)10日于温哥华与中草药咨询委员会成员举行圆桌会谈,介绍卫生部对天然保健产品以及中成药监管机制进程。他说联邦正加速天然保健产品审批,希望在明年9月1日前,所有产品均经审核才可在本国销售,此举有助更多中医成药在加国出售,嘉惠各族裔人士。
届时所有进口或在本地制造的中成药及健康食品,只要有标示疗效,一律要先登记,取得「天然产品编号」(NPN)后,才能上架销售。
中草药咨询委员会成员的Celex Laboratioreis Inc.总经理廖国钦表示,联邦有关健康食品规管的立法2004年前已完成,业者只要推出新产品就必须向当局申请NPN ,九年来一直如此,只是没严格取缔未取得NPN才上架发售的产品罢了
过去因卫生部官员对草药成分所知有限,有些产品只要含有官员不熟悉的草药成分,等候审批时间长达三、四年是常有的事。
尽管卫生部宣称已建构完成数百种中草药成分资料库,未来审核时间可加快,有些甚至一周就可核准,但廖国钦不表乐观,因为新草药及或旧草药的新功效不断被发掘,不见得每种成分及疗效都在卫生部资料库中,难保申请案不会延宕。
他认为健康食品管理机制应像餐馆一样,只要无人抱怨该餐馆的卫生有问题,主管部门就无需天天上门检查,现在根本没有受害人,联邦政府就自己跳出来大喊要严加监管,根本是多此一举,徒增业者困扰。
●「中草药应由中医把关」
同属联邦中草药咨询委员会成员的中医师李永州强调,中医与中药密不可分,他认为中草药使用的安全性应由中医师把关,且健康食品多属单一成分、单一疗效,反观中草药是采复方呈现,不宜放在同一标准下规管。
他举卫生部门目前仅完成250种中草药的成分解析,并建立完整资料库,但光是明朝着名药典《本草纲目》就记载1892种草药。他说政府透过规管成分、疗效保护消费者健康的立意甚佳,但同时也应兼顾中医药发展,两者力求平衡。
身为咨询委员,他表示会本着中医专业向政府提出建言,因为中医药是加拿大多元文化瑰宝之一,是要助其发扬光大还是压抑其发展,完全取决于政策制订者的理念。(记者阮耀毅温哥华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