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北宋大文学家,不但诗文书法造诣高,烹调菜肴也是行家。宋神宗熙宁十年四月,苏轼赴任徐州知州,七月七日,黄河决口,洪水围困徐州,苏轼亲自参加抗洪救灾,率军和全城百姓筑堤保城。洪水退后,百姓欢欣鼓舞,杀猪宰羊,送来感谢他。苏轼亲自指点厨师制作红烧肉,回赠给百姓。肉肥而不腻,酥香爽口,徐州一带就有了“回赠肉”的美名。这在《徐州文史资料》、《徐州风物志》、《徐州古今名馔》中都有记述。
元丰三年二月一日,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他自己开荒种地,便把此地号称“东坡居士”。这就是“苏东坡”的由来。在黄州期间,他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经验写入《食猪肉诗》中。苏轼在徐州及黄州时烹制的红烧肉,只是在当地有影响,在全国并没有多大名气。真正叫得响并闻名全国的红烧肉,是苏轼第二次在杭州时的“东坡肉”。
宋哲宗年间,苏轼回到杭州上任,又发洪水,农田庄稼被淹。由于苏轼有效施救,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谢苏轼,人人夸他贤明。他们听说苏轼最喜欢吃猪肉,于是到过年的时候,就抬猪担酒给他拜年。苏轼收到后,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吃,从此人们便把这种肉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追本穷源,苏轼的这种红烧肉最早在徐州的创制,在黄州时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杭州时闻名全国。

正宗的苏式红烧肉只用到三种调料:料酒,酱油,糖.辅料干山楂,如果没有可用醋代替。目的是使肉更加酥松软糯。
材料:五花肉600克 料酒3大勺 老抽2大勺 冰糖40克 干山楂数个 盐1小勺
做法:
1、带皮五花肉洗净,切成麻将牌大小方块,用2大勺料酒加水浸泡, 十五分钟即可。
2、山楂用热水泡洗干净,冰糖备用。
3、泡好的肉块放入砂锅内,水需没过肉块,并高起两寸, 防止中途添水。如果实在要添,必须是开水,切记。
4、大火烧滚,撇去浮沫,入料酒,干山楂(半勺醋亦可)。
5、盖上盖子文火慢炖至少一个小时,时间越长,越好吃。
6、炖至肉块用筷子轻戳即穿,便可连汤带肉倒入炒锅中放老抽烧开。
7、用中火烧至水变少即可加入冰糖。
8、加盖用小火煨半个小时左右。
9、最后大火将汤汁收浓,加盐调味装盘食用。

小火慢炖……要有耐心……我用了两个小时。最后如果汤汁过多,可大火收汁,但切不可收干,汤汁可是拌饭极品!!
做好红烧肉的三个关键:
1、红烧肉的材料要选好,肥肉多了容易腻,瘦肉多了又失去了红烧肉的本质,而且发
柴。最好的是带皮肋条肉(也叫五花肉),肥瘦各半。
2、酱油和糖的选用,一般酱油分为老抽和生抽,老抽其实是放了焦糖的,色深容易上
色,适合用来烧红烧肉,而生抽则是色淡味咸,不能用。炖肉时最好用冰糖,比白
糖做出来的颜色要亮,好看,而且口感也更好。
3、小火慢炖,大火收汁。炖肉的时候一定不能急,红烧肉之所以好吃,要的也就是这
个慢功夫。“收汁”的时候要用大火,轻轻地翻动肉块,这样着色较均匀,等到汤
水变得更加稠厚,有油亮泛起来时,这道经典的红烧肉也就烧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