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啦。
记得谁说过,如今的春节已经从一个节日变成了一个节目。但不管怎样,这依然是我们心中最盛大的节日了。多少游子期盼着这一天,可以回家与家人共团圆。热热闹闹的新年,少不了那顿热热闹闹的年夜饭,因为也许你在伦敦,或者你在地球的南边,但是那一天终归是要回到家里。只是你还记得曾经或者现在那些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窜上你的记忆梢头的美食吗?
新年来临之际,我们搜罗了大中国之各地年夜饭,有你听说过的“旺财饺”,有你从来没见过的“手把肉”,还有“油塔子”、“爆鱼”。跟着这些来自各地的潮人去吃吃看,不能饱口福也能饱饱眼福吧。
大连
年三十吃什么?
记忆中的“旺财饺”
郭大人 27岁加拿大游学
沙滩、广场、气候、足球、服装……所有这一切都足以令每个大连人滔滔不绝。但说起大连的春节,我只有皱眉挠头,试图从记忆中搜寻出些许特别的东西。一番用脑过度后,结果令我大失所望。不过还是有三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旺财饺、鞭炮还有赵本山。
“旺财饺”
俗话说得好:好吃不过饺子。自从在号称天下第一饺的牟传仁水饺里吃出了超级大碱块以后,见着饺子就晕。可每年三十晚上都要被逼着吃一大碗各种馅的饺子,每次都能在其中“幸运”地吃到裹着5分钱硬币的“旺财饺”,每次都要把本来就已经松动的乳牙咯得生疼,每次都要把吃到“旺财饺”第二天收到的压岁钱悉数上缴……自此终于大悟:“旺财饺”旺的是爹妈的财。
记忆中的鞭炮
许久许久都没放过鞭炮了,原因是小时候过年放鞭炮炸伤了手指,右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指甲都炸黑了,医院诊断:二级烧伤。我第一次明白了原来爆炸的威力来自于温度 …… 随后两周,我那三根手指都裹着厚厚纱布的右手,被同桌嘲笑为像极了忍者神龟 …… 由此养成了我家过年在阳台上放魔术弹的习俗。
老赵的台词
家里孩子少,没人玩,过年打麻将都凑不齐人。想约朋友出去玩,也被长辈喝止。魔术弹放完了,只能看春晚消磨时间。
终于,历经了3个多小时台上卖力的表演和电视机前的半睡半醒,赵本山范伟出场了!!伴随而来的不仅有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还有外面一浪高过一浪的爆竹声。揉眼看表,临近12点了嘛。果然是“爆竹声中睡意除 # %¥@ # ……”。人倒是清醒了,企盼了N久的小品却成了哑剧。
只有第二天早上看重播,每个台重播的进度还不一样,正好把老赵的小品多看几遍,顺便记记台词。不要说我俗,北方人就认这个。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些个台词要在各种场合下被各种人用各种方式引用,大家还都乐此不疲。台词用得好,在北方是幽默的象征……
对春节的记忆仅限于此。海外游学两年,春节的概念已然淡薄许多,然而望向这短短几十行文字,嘴角却不由自主地泛起微笑。游目窗外,夜深冬隆,神情恍惚中手捻灯线,只一拉,便将世界拉入了黑暗,也将思绪拉回了记忆深处的童年……
哈尔滨
年三十吃什么?
新年必吃冻秋梨
赵鑫 25岁浙江省学联执行主席
说起过年,东北人最讲究的就是个喜庆,过的就是个热闹,哈尔滨人更是如此。网上看到一些朋友谈论在哈尔滨过的年,“看冰灯、看雪雕、吃饺子、放鞭炮、啃猪蹄、吃大马哈鱼、窜亲戚,亲朋好友打扑克、打麻将......”大体上都齐了,但要细追究,还是挺讲究的。民以食为天,咱别的不说,就说说这过年里的好吃的。
四大件儿
东北人非常重视年夜饭的质量,下馆子吃年夜饭的潮流自然很多人追捧,但总有相当一部分家庭选择最传统却最具年味的过节方式。春节最重要的三十晚上,全家人在一起忙活才有节日气氛。通常这顿饭必须包括所谓的“四大件儿”,这四样菜即鸡、鱼、排骨和肘子,好像只要缺了其中一样,这顿饭就显得非常不“地道”、不“东北”。小鸡炖蘑菇、红烧鲤鱼、酱排骨、油焖肘子,还有外焦里嫩的锅包肉、管够的猪肉炖粉条、香喷喷的萝卜炖牛肉和火候到位的拔丝地瓜,再拌上个酸辣爽口的凉菜,想想就流口水。近些年,年夜饭的下酒菜里又添新丁:猪蹄(南方称“蹄膀”)。啃猪蹄象征“抓钱”,寓意来年财源广进,所以三十前熟食店排起的长队就不难理解了。这里介绍一下,哈尔滨最有名的熟食店要数“一手店”,风味纯正、价格实惠,有机会来可以好好尝尝。一般家庭年夜饭在下午4点左右开始,全家人围坐边吃边聊,聊聊这一年的国事家事天下事,说说这一年的大事喜事高兴事,真是其乐融融。
冻秋梨
刚刚介绍过三十的年夜饭,诱人程度只比我说的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这过年的喜庆气氛才刚刚开始。打麻将、打扑克是饭后一大休闲项目,这中间自然也少不了吃。都说哈尔滨人不怕冷,零下二、三十度还敢吃冰棍,那么你就不难理解在除夕年夜饭后吃冻梨啦!由于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见的是冰梨冻柿子,最纯正的要数“冻秋梨”。在北方有一种梨叫秋梨,这种梨刚摘下来的时候又酸又涩,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梨采摘下来直接放在树下,盖上一层树叶,经过冰冻之后的秋梨味道别具一格,果汁充足,酸甜可口。因为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所以带着冰茬儿的冻梨最适合在年夜饭后吃,解酒、解油腻。拔凉拔凉的酸甜味美送来神清气爽,自然手气旺旺大杀四方。
与南方除夕吃汤圆的风俗不同,北方人过年一定要吃饺子,而且这饺子里一定要包硬币,这与东北民间除夕守岁的习惯有关。特别强调的是,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究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据老人们说,除夕的饺子面和馅也特别有讲究,如果面和多了剩饺子皮儿,寓意一家来年有新衣穿,生活美满;如果剩饺子馅,寓意财运兴旺,生活富足。此外,哈尔滨人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
“二月二,龙抬头”
除夕夜随着人们的忙碌向新年一步一步迈进,十一点半到十二点之间是最热闹的,小区里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而且这鞭炮放好了新年的饺子才能下锅。在辞旧迎新的爆竹声中,人们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互送着新年里的祝福,憧憬着美好的新生活。小孩子总能开心地拿到红包,大人们总寄予事业和家庭崭新的希望……
这一夜所有人为守岁而不眠,人们会点起长寿灯彻夜通明。按惯例,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每家每户都要挂红灯笼,到了晚上就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哈尔滨人过年还有个习惯: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不扫地,就是不愿将好运气、财气扫走,所以只有等着到了初三才可以扫地。另外,一般都在大年初一到农历二月初一之前不能剪头发,如果剪头发会克(死)舅舅,所以东北人很忌讳这点,没有人会在正月里剪头。“二月二,龙抬头”这表示着二月初二这天剪头发会很吉利,所以在这一天很多人都会争相剪头发,讨吉利。
隆重地迎来新的一年,初一这一天人们吃东西就按照自己的口味来了,不过通常都会吃饺子。早饭结束之后就穿着新衣开始亲戚、朋友、邻里邻居之间串门,每家都会为来客准备好瓜子、花生和各式糖果。拜个年,唠唠嗑,彼此的情谊就在这新年伊始更加亲近更加和谐。
广东湛江
年初一吃什么?
一碗汤圆还要再加一点
杨振华 25岁 公务员
广东过年的习俗比较多,地方与地方也有些小区别,我这里介绍一下湛江的过年习俗,从年二十八开始。广东有句话:年二十八,洗邋遢。意思就是在年二十八那天要把家里里里外外搞一遍卫生,寓意将上一年的晦气霉运统统清除出去,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年二十九准备过年用的东西,一般在这天,大家会出去把过年要用的东西备好,包括年红、檀香、蜡烛、年桔等等。年红除了有对联之外,还有灶神、土地、门神;檀香、蜡烛是过年的时候敬灶神和土地用的,香火要从年初一一直点到元宵,其间不能断;年桔在广东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要摆的,因为在广东话里“桔”跟“吉”的发音是一样的,年桔上边还要挂“利是”(就是红包)寓意下一年财运亨通。年三十的事情比较多,男人们要把年红张贴起来,年桔摆好,女人要把年夜饭准备好,年夜饭吃好以后全家人会一起出去“行花街”、“过花桥”,没结婚的小青年还会买棵桃花回家,寓意下一年可以走桃花运。
年初一还会有人上门舞狮拜年
年三十“行花街”、“过花桥”以后,还不能睡觉,因为12点过后,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放完鞭炮,还要准备去上“头柱香”。年初一去庙里上香是要抢的,因为“头柱香”上得越早,下一年的运气就越好。年初一早上,小孩会向大人讨“利是”。买了桃花回家的小青年要绕着桃花转一圈,这样才会走桃花运。而且,年初一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意思是一家人“团团圆圆”,每个人吃完第一碗以后都要去加一点,用广东话说是“添起”,寓意新的一年更上一层楼。年初一还会有人上门舞狮拜年,会让人联想起黄飞鸿吧,家家户户会在家门口挂一个红包,请狮子来采,这个叫“采青”,谐音“财请”,就是请财运。在这一天里,家家户户都不能搞卫生,因为年初一的所有东西都是带“喜气”的,不能把“喜气”扫出去。
大摆宴席少不了“发菜炖牡蛎”
年初二是嫁出去的女儿带着丈夫、子女回娘家拜年的日子,这一天老人家们都会大摆宴席宴请回家拜年的晚辈。宴席上边有几道菜是一定要有的,一道是“发菜炖牡蛎”,牡蛎广东叫“蠔仕”,连起来就是“发财好市”;一道是“炸子鸡”,寓意新年鸿运当头;最后是“鱼丸”,寓意“年年有余”。还有,如果晚辈刚新婚,长辈们会煮“芹菜百合”,寓意“情长百合”;如果晚辈准备要小孩,长辈们就会把芹菜换成莲子,寓意“早生贵子”。广东还有个习俗,去人家家里拜年,一定要带上糖果,寓意两家人“和和气气、甜甜蜜蜜”;主人家在客人走的时候,也要让客人带点东西回去,寓意两家人“有来有往”。
年初三一般一家人会呆在家里或者外出踏青,不去拜年。因为年初一、初二大家比较累,一方面自己要休息,另一方面不能去拜年影响别人休息。年初四到元宵节都是拜年走亲戚的日子,元宵过后年就算过好了。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一般年初七以后,活动就少了。
云南
年三十吃什么?
有一道菜要连吃15天:“长白菜”
有凤来仪 25岁 文秘
其实云南昆明那边城市里的过年风俗和全国各地都差不多,无大区别。而少数民族的农历新年和汉族的农历新年并不一定是同一天,比如说傣族的泼水节就是他们的农历新年,是在6月份(我没记错的话)。
像现在,昆明周边农村的村民都开始准备过年前的东西了,家家户户要杀猪,杀猪那天要请“杀猪饭”,杀了的猪,当天吃点,亲朋好友送点,再腌一点。年三十那天吃的肯定是很丰盛啦,鸡鸭鱼肉不多说了,关键的是要吃一种菜——“长白菜”。这种神奇的菜是用烧鸡、烧肉的汤煮当地特有的小苦菜,此汤天天吃,要连吃15天,有长寿的寓意。一般的人就会问,那不会坏掉啊?其实,这个“长白菜”虽说有时候已经发酵得都冒泡泡了,味也是酸的,但味道却是出奇的好,令人百吃不厌。汤是鸡汤肉汤之类的混合起来煮,肉是另拿出来吃的,只留汤,而菜呢则是吃完了再接着放,也就是说,汤不变,菜是吃完了再放进接着煮。
还有一样有意思的东西就是血肠,这血肠据说是在猪肠子里还有血的时候,就把肉灌进去。名字很吓人,看着也吓人,不过听说味道不错。初一那天不能动刀,所以年三十把云南特有的“饵块”先切好,初一早上用当地特有的腌菜——酸腌菜,配上韭菜肉等炒炒吃。
还有一种习俗就是有些地方吃年夜饭的时候,会铺上事先去山上采好的松茅,铺在家里的地上,年三十吃年夜饭的时候就直接把菜放上面吃,松枝茅草有清香,有驱邪之说,不过现在已经用得不多了。
酒的方面,一般就是自家酿的米酒或苞谷酒(也就是玉米酒,云南叫苞谷),很清香的,其他地方很难见到。
新疆乌鲁木齐
年三十吃什么?
看看这些奇怪的名字:“油塔子”、“马肠子”、“油馓子”
张甜甜 24岁传媒公司职员
新疆一部分少数民族如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不过春节,汉族融合了其他地区的过年风俗,各家过年都会有所不同。
我们家大年三十晚上会做一桌菜,会有新疆特色的马肠子,还会有油馓子。马肠子是熏肉中的上品。哈萨克族牧民最拿手的要数做马肠子了,他们挑选膘肥体壮的马宰杀后,取其马肠,洗净,按马的肋条切成条肉,连同肋骨撒上盐、胡椒粉等佐料,灌进3尺多长的马肠内,两头扎紧,挂在屋里风干一个月左右。除用肋骨肉灌肠外,还用碎肉和块肉来灌肠,也有用熏的方法来做马肠子。哈萨克族人制作的马肠脂肪丰富,但油而不腻,瘦肥分明,不仅色悦目,而且营养价值很高,并具有特殊的风味。
大年初一早上是一定要放鞭炮之后才吃饭的,第一顿饭便是饺子,我们一般吃的是羊肉洋葱馅的饺子。喝白酒,一般是新疆当地的伊力特、伊利老窖。
回族人过年,是在肉孜节和古尔邦节,肉孜节是大年,古尔邦节是小年。而维吾尔族相反,古尔邦节是大年,肉孜节是小年。这两个民族过年是要宰羊的。回族人过年是吃粉汤的,粉汤里面有凉粉,有羊肉、萝卜、蔬菜等等。主食就是油塔子,因为形状像塔,所以得名,有点像千层酥。他们还会做很多的点心,像油馓子、大麻花什么的。馓子是回族的传统美食,古称“环饼”,是用油煎的面饼,有1400多年的历史,入口香酥。过节时当地都会做很多糕点,而馓子必不可少。
浙江湖州
年三十吃什么?
此“爆鱼”非彼“鲍鱼”
狮子 25岁 媒体
湖州过年和浙江省大多数地方差不多,除夕很丰盛,大多是奶奶级的人老早就准备好了,比如凉菜有拌海蜇,还有早就炸好的爆鱼。这个要解释一下,因为普通话里,“爆鱼”和“鲍鱼”是一个音,很多人以为湖州人这么有钱,竟然拿鲍鱼当凉菜。其实是草鱼切片后在盐里腌制再放在沸油里炸过的鱼片,味道鲜美,很适合过粥,而且冬天存放时间很长;也适合丢在暖锅里,和粉丝包心菜一起煮,有点像东北菜里的乱炖。
说起这个仿乱炖,里头还有的就是自制的蛋球。奶奶们会提前一两天准备好几个小酒盅,里头有开洋、酒,只要把打好的鸡蛋浇上去再放到蒸锅里,就是好吃的蛋球,很鲜。
虽然是自家做菜,但还是分得很清楚,冷菜热菜点心一样不缺,热菜每年都那么几个,目鱼炒青椒、黑鱼炒木耳都是最受欢迎的菜。
口味偏甜的浙江人选择甜点很有一套,西米露或是糯米细圆子,一大锅,既暖身也暖心。当然了,还有少不了的八宝饭,一半白糯米一半黑糯米,里头是细沙和什锦,蒸得很软很糯,搅拌在一起,香糯甜心。
喝的嘛就很随意了,不过这些年来,果汁饮料也都不兴了,大人们喜欢喝点黄酒暖身暖胃,孩子们也都知道健康营养了,要么茶水要么牛奶。
年初一上午本来是有吃水饺或者汤圆的习惯的,预示着和和美美团团圆圆,不过这些年大家都起得晚,拜过年后又直接是中饭,这早饭渐渐被长辈们的几颗糖代替了,也好,甜甜蜜蜜。
内蒙古呼伦贝尔
年三十吃什么?
围着篝火吃手把肉
韩笑 24岁澳大利亚珀斯professional jounalism硕士在读
中国传统的春节不仅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内蒙古呼伦贝尔蒙古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蒙古族和汉族同胞一样,举行各种民间活动来庆祝新的一年。在风俗上面除了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相同之外还形成了具有地域风格的习俗。
从小年开始,家家户户就开始正式进入迎接春节的时候了,在小年到除夕的这段时间,家家户户都要在寒冷的冬天出门采购过年所需要的肉类和蔬菜;此外,还要准备一些糖果给将要来拜访的亲戚和邻里。蒙族人除夕要吃“手把肉”,以表示合家团圆。在草原上居住的蒙古人在除夕的一大早都要穿上新衣或洗涤干净的衣服,妇女们头戴色彩各异的珍珠玛瑙串成的头饰,开始骑着马到远方的邻居的蒙古包里拜年,而孩子们则在雪地里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在晚上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手把肉。其他的食品有,冬季大雪和小雪之间卧宰的羊胸茬、奶油、炒米、红枣、卜萄、黑糖等多种。除夕之夜,有的地方吃羊头,有的地方吃饺子。之前,东方有一些些鱼肚白但仍很暗黑时,全家人出去,在院子里或蒙古包前,燃起旺火,用圣饼、奶酪、香柏、白酒等祭祀上苍。在凌晨的时候,男人们要燃放鞭炮,然后大家要围着旺火走三圈,再开始载歌载舞。旺火之后开始进餐,首先要祭拜和敬酒。而后年老者坐上桌,晚辈们磕头敬酒敬奶茶。之后大家开始用餐,这就是年夜饭。
城市里的蒙古族过新年虽然不能在真实的蒙古包里面进行,但是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许多家庭都选择在饭店的蒙古包里进行活动。因为在蒙族地区的城市里有许多蒙古饭店,在室内的环境中营造出蒙古包的氛围,将屋顶呈天幕式,圆形尖顶,外用一层或二层羊毛毡围裹,里面用“哈那”和“乌尼杆”支撑。这样城市里的蒙古族一样可以过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新年了。
成都
年三十吃什么?
有烟熏香的“腌腊肉”
小西 25岁 银行职员
可别以为成都人大年夜就得围炉吃火锅,其实年夜饭和平时吃的也差不多,不过这几样是桌上必不可少的:
泡菜:泡菜家家有,味道却家家不同,讲究一点的还有秘制之说。一般来说,春天泡青菜,夏天泡豇豆,秋天泡萝卜,年夜饭的时候则统统端上桌,虽然不是什么大菜,口味却是一绝。
腌腊肉:腊肉在成都年夜饭里的地位可绝对不低于任何一样肉类制品。一般是由猪肉经过盐浸渍数日,而后经过柏树枝条树叶熏烤和晾干,最独特的就是烟熏香的美味。
白果炖鸡:银杏是成都的市树,白果炖鸡自然就成了成都青城四绝之一。相传白果烧鸡为青城山天师洞的道士创制,爱吃辣的人家还会把新鲜青海椒剁碎再加入酱油浸少许时间,用来蘸食鸡肉,味道可鲜美啦!
水煮鱼:鱼也是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不过和别的地方不一样,这里的水煮鱼是为了讨“开门红”的好彩头,雪白的鱼片上盖满辣椒,鲜辣味足。
辣椒粉:这可是别地都见不到的特色,醮碟用的是辣椒磨出的粉,而不是杭州常见的辣椒酱,辣椒味要更纯正一些。毕竟要考虑到各人的口味,爱吃辣的就自便。
除了这些我们还流行喝白酒,像泸州老窖和五粮液,不过现在也开始喝红酒了,养生。
苏州
年三十吃什么?
超级大的大砂锅
老张 35岁 私营业主
苏州人过年一定要吃的东西就是团子,而且还是小团子,代表着子孙团圆。我小时候,常常是盼吃年夜饭,觉得这么多人坐在一起,很好玩,能看到大砂锅——这种大砂锅只有在吃年夜饭时候才端上桌,热气腾腾,大得像一只灶。
那时候的年夜饭,冷盆里必有熏鱼、海蜇(往往是和白萝卜丝拌在一起的,临上桌时浇一勺葱油)、咸水花生(带壳的,用咸菜卤浸泡几天后加桂皮茴香煮透)、白切肚、糟黄豆芽什么的,一般是四荤四素。炒青菜也是必须的,尤其是小孩必须吃上一筷子,所谓“有青头”。“有青头”意思是知书达礼懂道理。还有炒鱼块。汤有整鸡汤、板鸭汤、蛋饺、肉圆、油面筋塞肉、油豆腐塞肉、百叶包肉、咸肉火腿笋干汤(这汤就装在了像“行灶”似的大砂锅里)。吃顿年夜饭,大人们要先忙上五六天,我们小孩就特别高兴,我们可以一直玩到半夜。年夜饭,常常叫成“大年夜饭”。吃的时候会在饭锅里把米与荸荠同煮,吃到荸荠时,叫“掘藏”。谁先“掘到藏”了,马上现拿赏钱,一团欢喜。那一天,不能吃萝卜干,据说大年夜吃萝卜干,会苦一世。